很久没有折腾自己的gentoo了,第一,是因为实在比较稳定,用的挺欢快,没有必要像以前一样不停的搞系统;第二呢,光驱已经归位大约4年了,实在是不想在搞垮系统后,连个最终的补救措施都进行不了。不过插个题外话,能够在无光驱的情况下使用4年电脑,那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,对linux系统而言,不折腾系统就可以,对windows而言,良好的使用电脑习惯是很重要的。
近段时间,为了看碟,必须得要买个光驱了。好在现在的光驱的确便宜,不像当初攒机的时候,刻录机动不动就要400多。在淘宝上找到一个先锋的dvd刻录机,连运费90块,实在是白捡一样。唯一不太爽的是,面板是黑色的,而不是寄箱的银白色。话说也是在购光驱的时候,才逐渐了解到,现在已经没有除了黑色面板之外的其他面板颜色的光驱了。这个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。
光驱到手,兴奋不已,为了保险,先不上螺丝试验,没有问题后才上了螺丝盖了机箱。不过系统切换至gentoo后,奇怪的事情接踵而至。首先是舱门的开启问题,每次按舱门键,打开后没有任何停顿马上自动关闭,实在是令人恼火!这个在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之前我忍了,好在平时做什么事情都是手脚快。之后又发现,在看DVD的时候,只要解换章节,光驱马上像开足马力的拖拉机一样,但是关闭播放软件后重新看,却又能够恢复般绵羊的温顺。再一个比较奇怪的问题是,以前我记得只要在播放器里面直接设置光驱设备,如/dev/dvd或者/dev/hdc等之类,就可以读取光驱了,而现在,必须手动挂载,然后要到挂载点去读取dvd,实在不方便得很。
这三个问题,单独来看都不算大,一起来我就受不了了。现在sir上发个贴纸试试,一天下来没什么好的方案。于是就在gentoo的官方论坛上试试。没多少时间,有人回复,说尝试下迁移至libata。说实话,我第一次听说libata,根本没有方向,好在时常抽风的google这次还算帮了忙,搜索到了同样在gentoo论坛里的一个帖子,非常实用,手把手指导配置内核以实现迁移到libata的工作(http://forums.gentoo.org/viewtopic-p-6362608.html;前面的那些chroot部分,是为了解决楼主不能进入系统而加上的,如果没有这个问题,直接配置内核就行了)。
要做的内容不算多,但是过程还是坎坷的,两次新内核都无法启动,原来是内核中VIA的PATA驱动没有选上的缘故。这个libata具体是什么还真不好说,大概是将ide存储设备模拟成SCSI设备,以获得更好的支持。
当最终的内核启动成功,光驱弹出、关闭正常后,实在是令人欣喜,后来又确定,经过这次迁移,光驱上的所有三个问题都全部解决,而且kde可以直接识别插入的光盘媒介,并进行通知和操作提示,和usb存储器一样了。
不仅是光驱,硬盘性能好像也有一定的,而且在升级portage的时候,不再是红灯不停的闪烁了,写盘更具有连续性。
我觉得,不少上linux的老系统,估计还有很多没有迁移过去,毕竟05年攒的机,那时候SATA硬盘之类还不算标配。推荐迁移。
Tags - gentoo , libata
近段时间,为了看碟,必须得要买个光驱了。好在现在的光驱的确便宜,不像当初攒机的时候,刻录机动不动就要400多。在淘宝上找到一个先锋的dvd刻录机,连运费90块,实在是白捡一样。唯一不太爽的是,面板是黑色的,而不是寄箱的银白色。话说也是在购光驱的时候,才逐渐了解到,现在已经没有除了黑色面板之外的其他面板颜色的光驱了。这个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。
光驱到手,兴奋不已,为了保险,先不上螺丝试验,没有问题后才上了螺丝盖了机箱。不过系统切换至gentoo后,奇怪的事情接踵而至。首先是舱门的开启问题,每次按舱门键,打开后没有任何停顿马上自动关闭,实在是令人恼火!这个在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之前我忍了,好在平时做什么事情都是手脚快。之后又发现,在看DVD的时候,只要解换章节,光驱马上像开足马力的拖拉机一样,但是关闭播放软件后重新看,却又能够恢复般绵羊的温顺。再一个比较奇怪的问题是,以前我记得只要在播放器里面直接设置光驱设备,如/dev/dvd或者/dev/hdc等之类,就可以读取光驱了,而现在,必须手动挂载,然后要到挂载点去读取dvd,实在不方便得很。
这三个问题,单独来看都不算大,一起来我就受不了了。现在sir上发个贴纸试试,一天下来没什么好的方案。于是就在gentoo的官方论坛上试试。没多少时间,有人回复,说尝试下迁移至libata。说实话,我第一次听说libata,根本没有方向,好在时常抽风的google这次还算帮了忙,搜索到了同样在gentoo论坛里的一个帖子,非常实用,手把手指导配置内核以实现迁移到libata的工作(http://forums.gentoo.org/viewtopic-p-6362608.html;前面的那些chroot部分,是为了解决楼主不能进入系统而加上的,如果没有这个问题,直接配置内核就行了)。
要做的内容不算多,但是过程还是坎坷的,两次新内核都无法启动,原来是内核中VIA的PATA驱动没有选上的缘故。这个libata具体是什么还真不好说,大概是将ide存储设备模拟成SCSI设备,以获得更好的支持。
当最终的内核启动成功,光驱弹出、关闭正常后,实在是令人欣喜,后来又确定,经过这次迁移,光驱上的所有三个问题都全部解决,而且kde可以直接识别插入的光盘媒介,并进行通知和操作提示,和usb存储器一样了。
不仅是光驱,硬盘性能好像也有一定的,而且在升级portage的时候,不再是红灯不停的闪烁了,写盘更具有连续性。
我觉得,不少上linux的老系统,估计还有很多没有迁移过去,毕竟05年攒的机,那时候SATA硬盘之类还不算标配。推荐迁移。
Tags - gentoo , libata